查看帮助>>

课程导航

4.2 代码的编码技术标准

4.2.1 代码基础知识

1. 代码的定义

代码也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唯一标识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它必须便于计算机和人的识别和处理。

代码(code)是人为确定的代表客观事物(实体)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或符号的组合。

代码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实体)。

(2)加快输入,减少出错,便于存储和检索,节省存储空间。

(3)使数据的表达标准化,简化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

(4)能够被计算机系统识别、接收和处理。

2. 代码的作用 

在信息系统中,代码的作用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唯一化

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东西是如果我们不加标识就无法区分的,这时机器处理就十分困难。所以能否将原来不能确定的东西,唯一地加以标识是编制代码的首要任务。

最简单常见的例子就是职工编号。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姓名不管在一个多么小的单位里都很难避免重名。为了避免二义性,唯一地标识每一个人,编制职工代码是很有必要的。

2)规范化

唯一化虽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但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唯一化来编制代码,那么代码编出来后可能是杂乱无章使人无法辨认的,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在唯一化的前提下还要强调编码的规范化。

例如:财政部关于会计科目编码的规定,以“1”开头的表示资产类科目,以“2”表示负债类科目,“3”表示权益类科目,“4”表示成本类科目等。

3)系统化

系统所用代码应尽量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所用大部分编码都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产成品和商品中各行业都有其标准分类方法,所有企业必须执行。另外一些需要企业自行编码的内容,例如生产任务码、生产工艺码、零部件码等,都应该参照其他标准化分类和编码的形式有序地进行。

3. 代码设计的原则

在为对象设计编码时,应该遵守下列原则:

(1)唯一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唯一标识。

(2)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

(3)易识别性。为了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辑性强,表意明确。

(4)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新代码,以适应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5)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与处理方法相一致。

(6)规范性。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一。

(7)快捷性。有快速识别、快速输入和计算机快速处理的性能。

(8)连续性。有的代码编制要求有连续性。

(9)系统性。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代码设计的体系结构,要把编码对象分成组,然后分别进行编码设计,如建立:物料编码系统、人员编码系统、产品编码系统、设备编码系统等。

(10)可扩展性。所有代码要留有余地,以便扩展。

4. 代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个良好的设计既要满足处理问题的需要,又要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在实际分类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1)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容量足以覆盖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对象。如果容量不够,不便于今后变化和扩充,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分类会很快失去生命力。

(2)按属性系统化。分类不能是无原则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管理的要求来划分是分类的基本方法。分类应按照处理对象的各种具体属性系统地进行。如在线分类方法中,哪一层次是按照什么属性来分类,哪一层次是标识一个什么类型的对象集合等都必须系统地进行。只有这样的分类才比较容易建立和为别人所接受。

(3)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变更时破坏分类的结构。所谓柔性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分类结构对于增设或变更处理对象的可容纳程度。柔性好的系统在一般的情况下增加分类不会破坏其结构。但是柔性往往还会带来别的一些问题,如冗余度大等,这都是设计分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4)注意本分类系统与外系统及已有系统之间的协调。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从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类时一定要注意新老分类的协调性,以便于系统的联系、移植、协作以及老系统向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同时还要考虑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对接。

相关知识点:
4.1.1 我国图书编码标准化案例
4.2.1 代码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