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帮助>>

课程导航

4.2. 2 代码设计及编码方法

1.代码的设计方法

目前代码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方法,一种是面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1)线分类方法 

线分类方法也称等级分类法或层次分类法,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层级类目互不重复,互不交叉。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线分类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是:首先给定母项,母项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

线分类划分时要掌握两个原则,即唯一性和不交叉性。

线分类法的优缺点如下:

主要优点: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容易进行有规律的查找;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符合传统应用习惯,即适合于手工处理,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主要缺点:揭示主题或事物特征的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分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也不适合进行多角度的信息检索。大型分类表一般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分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结构不灵活,柔性较差。

举例:分类的结果造成了一层套一层的线性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线分类法

2)面分类方法

面分类方法也称平行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的分类方法。

面分类方法的特点如下:

优点是柔性好,面的增加、删除和修改都很容易。可实现按任意组配面的信息检索,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

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不易直观识别和记忆,不便于手工处理等。

举例:代码3212表示材料为钢的φ1.0mm圆头的镀铬螺钉,如表4-1所示。

3)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的关系

面分类法将整形码分为若干码段,一个码段定义事物的一种属性,需要定义多重属性可采用多个码段。这种代码的数值可在数轴上找到对应描述,一根数轴只能约束一类属性上父类与子类的从属关系,多重属性的约束就要用多根数轴实现,即一个码段对应一根数轴。面分类是若干个线分类的合成,即线分类法为一维分类法,面分类法为二维或多维分类法。

现实生活中,面分类法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18位的身份证号码便是使用面分类法进行编码:第一段(前6位)描述办证机关的至县一级的空间定位,采用省、市、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给码;第二段(7至14位)为出生日期描述;第三段(15至17位)为有两重意义,即同县同日出生者的办证顺序和性别,第17位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

采用面分类法编码,虽然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但却可以处理线分类法无法解决的描述对象多重意义的问题,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编码中大有可为。

目前,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把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法的补充。我国在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2. 代码的种类

代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进行代码设计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代码类型组合。

(1)顺序码,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实体的标识。编码顺序可以是实体出现的先后,也可以是实体名的字母顺序。其优点是简单、易处理、易扩充及用途广;缺点是没有逻辑含义、不能表示信息特征、无法插人和删除数据将造成空码。

(2)成组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分为几段(组),每段都由连续数字组成,且各表示一种含义。其优点是简单、方便、能够反映出分类体系、易校对、易处理;缺点是位数多不便记忆,必须为每段预留编码,否则不易扩充。例如,身份证编码共18位。

(3)表意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记号直接作为编码。其优点是可以直接明白编码含义,易理解、好记忆;其缺点是编码长度位数可变,给分类和处理带来不便。例如:网站代码。

(4)专用码。它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国标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ASCLL代码等。

(5)组合码,也叫合成码、复杂码。它由若干种简单编码组合而成,使用十分普遍。其优点是容易分类,容易增加编码层次,可以从不同角度识别编码,容易实现多种分类统计;缺点是编码位数和数据项个数较多。

3. 代码的校验

为了减少编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需要使用编码校验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术。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规定好的算法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

常用的简单校验码是在原代码上增加一个校验位,并使得校验位成为代码结构中的一部分。系统可以按规定的算法对校验位进行检测,校验位正确,便认为输入代码正确。

代码是人为确定的。代码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往往被用作主关键字。为了使代码更加合理,针对不同客观事物,提出了不同的代码设计方法。为了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一般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部颁和行业标准。代码往往易于出错,因此,必须对所输入的代码进行校验。

4. 代码设计步骤

代码的设计工作是信息系统实施之前的最重要工作,也是ERP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特别给予重视。建议按下列步骤进行代码设计工作。

1)组织“代码设计小组”

在建立的“项目实施小组”之下要设立“代码设计小组”,负责企业的代码编制工作。“代码设计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企业的代码体系、代码设计方案及代码对照表,为ERP系统的实施做好准备。

2)确定本企业的代码体系

参照ERP软件对代码的技术要求,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已有代码的基础,确定本企业的代码体系和编码对象。

通过对现行系统的编码对象进行调查,然后确定各子系统中哪些项目需要编制代码,需要的位数少、使用范围和期限,哪些项目可采用现行编码,哪些项目的代码需要修改或需要重新设计。

3)确定代码的设计方法,编制“代码设计说明”文件

通过调查分析本行业和本企业现行系统的编码状况及编码标准,并结合所选ERP软件对代码的技术要求,确定代码设计方法。例如,已经采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某些编码,就可以延续使用现行的编码。有的企业已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单项管理,就可以对其编码进行分析,如果适用,ERP系统就可以采用。

通过对现行系统的编码对象的分析,结合ERP软件的编码要求,按照编制代码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本企业的代码设计方案。

代码的设计方案要以文件的形式写成报告,送交上级有关单位审批。

4)提交、审批及下达“代码设计说明”文件

将“代码设计说明”文件提交给本企业的“ERP应用领导小组”,由他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待“代码设计”方案确定后,作为企业正式文件下达到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5)组织编制代码对照表

根据下达的“代码设计说明”文件的代码编制规定,编制代码与编码对象之间的对照表及其说明。对照表为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准备提供依据。代码设计的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代码设计的过程

相关知识点:
4.1.1 我国图书编码标准化案例
4.2.1 代码基础知识